#给的一封信#
最想对医生们说什么呢?我想应该是“谢谢”。因为中国的医生们真的太不容易了。
最近两个月,医生猝死的消息被频繁刷屏。医生究竟有多累再一次成为社会热议话题。而或许他们只是千千万万没日没夜工作着医生中的一角。
在新闻下,某“医生网友”的留言瞬间获得了2.6万次点赞。或许是说出了大多数一线医生们的心声。
没有休息,收入低;付出与回报不对等;很多时候还要隐忍委屈或许是最严重的问题。
关于医生工作与薪酬之间的平衡在全球都是被热议的话题。
医院vs医企:医生薪酬“被平均高了”
有调研机构称,年上半年中国医生平均年薪45.29万元。这个数字引起了医生界的一片哗然,甚至吐槽“一定是小数点点错了”。然而其实这个调研的是整个医疗行业的平均薪酬,医院,药企,医械企业等。
显然医生薪酬被“平均高了”。虽然是乌龙事件,却也反应了中国医生的无奈现状。而近年来,医生离职去企业也成为趋势之一。
经过几次薪酬改革,中国医生的收入究竟涨幅如何?
据某医疗机构报告,年中国医生税前平均年收入为11.7万元。
其中6-10万元占42%,5万元以下占21%,80万以上的占1%。两级分化明显,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
中国vs美国:中国医生累、不满意且没钱
最近美国某权威机构也发布了医生薪酬报告。对标中国医生薪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薪资涨幅:
中国医生人均年收入从年的7.7万人民币升至年11.7万人民币,涨幅为52%;美国初级保健医生人均年收入从年19.5万美元升至年的23.7万美元,涨幅为21.5%;专科医生从28.4万美元升至34.1万美元,涨幅为20%。薪酬涨了52%还不及美国1/14(按当前中美汇率)。
工作时间:
中国医生近八成每周工作时间超50小时;美国医生平均每周工作时间49-59小时;美国医生虽然也很累,但是有钱。
科室:
中国收入最高TOP3:神经科(16.94万),重症医学科(15.42万),外科(13.36万);较低:急诊科、中医科、儿科、内科和全科。美国收入最高TOP3:骨科($48.2万)、整形外科($47.1万)、耳鼻喉科($46.1万);较低:儿科、家庭医生、糖尿病和内分泌科、疾控。整体方向跟中美比较一致,儿科,内科,全科属于低收入科室。
满意度:
中国医生有72%认为薪酬对影响职业满足感很重要。美国医生也认为薪酬很重要,但一些收入更高的的专科医生,反而对收入的满意度更低。与中国一样,相比过去几年,美国医生对于工作时间太长的抱怨增加了一倍。
医生薪酬一直是中国医改里一个重要部分。
随着人社部〔〕10号“意见稿”出台,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元年。
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医院收入逐步回归本质,以服务和治疗为主,体制多点执业的放开,建立在分级诊疗下医生及护理的整体薪酬机制。
随着、19年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医生薪酬为何还没有提高?
体制内vs体制外:医生赚钱是玄学
据统计,体制外的医生对薪酬满意度为26%,而体制内医生对薪酬满意度只有19%。
体制外赚钱更容易么?事实并非如此。
医院参差不齐,总体薪酬不及公立三甲
据调查,目前医院整体薪酬,医院,大型民营集团以及少数比如口腔、医学美容、眼科、中医、妇科、高端儿科、高端产科等高毛利专科外。其他医院的医生收入总体医院。
以普通内科医生为例,住院医师的月薪大多在8-12K,主治医师的月薪大多在15-25K。年纪轻有冲劲,复合型稀缺性人才,经营管理能力强的人才薪资会较高,医院更看重盈利能力。
医院跳槽去了医院的约有61%的医生感到满意,另39%的医生不满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还是稳定性差、工资水平不理想、医院管理不专业、把利益看得太重、没有学术前途等。
而体制内也有很能赚钱的医生。
三成多医生有额外收入
体制内医生收入的较大差距除了职称,科室、年限,地区等客观因素以外,医疗改革下的其他收入也是原因之一。
调查显示相比年,45%的医生收入没有变化,18%收入有所下降。薪酬减少,是自年取消药品、耗材加成以后,医院收入逐步回归本质的正常过度现象。“灰色收入”少了,而其他政策支持的收入多了。
据了解有36%的医生收入包括其他项目,形式多集中在多点执业,教学及讲座。74%的医生额外收入占比在20%以下,但也有2%的医生额外收入是工资的一倍以上。
体制内受改革影响最大的增收就是多点执业。
多点执业大多成“摆设”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消息称,截至年10月底,我国已有21.5万名医生参与多点执业。其中60%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40%到民营医疗机构执业。
医生多点执业一直是国家力推的医改政策,直到年才开始真正实施,然而实施过程参差不齐,进展缓慢。
目前的状况是,医生鲜少主动申请,多点执业面临以离退休医生居多,以医院公派为主的窘境。
医院“放不开”:
医院作为事业单位,一方面担心培养的人才流失;另一方面担心多点执业会影响医生在本院的工作。
医生“放不下”:
很多医院医院的“压力”下,觉得如果自己申请到外院多点执业,医院,对个人来说可能得不偿失。
虽然主动申请多点执业的医生很少,但私下“走穴”却一直热火朝天。
以某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王医生为例,
系统显示其每月基本工资多元,加上奖金年收入在25万左右。而让王医生满意的是,他进行多点执业注册后,医院,每周末2天,一年可以增加25万多收入。
像王医生这样利用周末“走穴”多点执业的医生不在少数。
要改变这个“窘境”医院长期观念转变,顶层建设必不可少。年5月,国家卫健委等5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意见》,明确了在职医生可以兼职开诊所,将多点执业按时间节点落了地。
直接明确鼓励在医疗机构执业满5年,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资格的医师,全职或兼职开办专科诊所,9月开始实施;决定至年,在10个城市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工作,鼓励医师开诊所,并在全国推广;开展试点工作的十大城市为:北京、上海、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
最近深圳某医院公布其医生人均年收入高达54万元,是深圳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8倍。
这是真实存在的,也确实是医院。医院医院,据其称高薪酬没有其他秘密,就是共赢,医务人员积极性被有效调动了,医院患者都受益。
就要到了,希望医生们的付出都能获得应有的回报。
在全球医生都是令人尊敬的职业,医生的满意度更高,才能更好的服务患者,这是一个共赢的发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