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康人物崔玉涛我不是崔神小康杂 [复制链接]

1#
行*求职招聘QQ群 http://b.niaojidi.com/news/85746.html

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简宏妮

每天更新两条微博,内容文字要一个字一个字亲手写,微博粉丝超过八百万的儿科医生崔玉涛,被很多家长形容为“成为妈妈最初几年里最能带给我安全感的人”。

儿科医生崔玉涛微博上有超过八百万粉丝,绝大多数都是孩子家长。

他从互联网诞生之初开始写科普文,年起每天雷打不动更新两条微博,解答网友们的各种育儿困惑。他还出版了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科普书,如今这些书也会出现在年轻儿科医生的抽屉里。

崔玉涛从医至今的36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大家的育儿知识却遭遇了断层——以往上一辈口口相传的养育经验似乎不奏效了。微量元素、免疫力、湿疹、辅食……大量的新名词为新手父母们带来了新的知识,也裹挟着源源不断的焦虑。

而崔玉涛,就是那个能治新手父母焦虑的人。

摄影/宁颖

从治患儿到育家长

在北京太阳宫一栋写字楼大堂的底商,有一块小小的蓝色牌子,上面写着一行字“崔玉涛诊所”。诊所分为两层,地下一层是口腔科、X光室、检验科、药房和眼科,地上一层是疫苗接种、B超室、耳鼻喉科和诊室。医院大面积的白墙,诊所墙壁上有彩绘画,走廊里是彩色的沙发,沙发上硕大的玩偶憨态可掬。

年至今,崔玉涛带领他的医生团队,为来自全国的家长提供儿童健康服务。崔玉涛每周出诊两天,他的号需要提前一个多月才能挂上,在30分钟的接诊时间里,有10分钟给孩子做诊疗,20分钟用来跟家长聊天。“我们聊的不是单一的健康知识,而是在不同场景下,家长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法去应对孩子的健康问题。”他对“崔玉涛诊所”儿科医生的定位,是“家长的健康管理助手和指导者”。

崔玉涛透露:“近期我们团队服务对象上有一个变化,从怎么养孩子,转移到如何育家长上来了。”

作医院医院,又创立了自己诊所的儿科医生,崔玉涛的育儿经总是具有前瞻性。提出“育家长”的概念,暗合了当下年轻父母养育时“问题总是比疾病更多也更棘手”的社会现状,他好像总是能够抓住父母们在育儿过程中的软肋。

然而上世纪80年代,在崔玉涛成为儿科医生的头几年里,医院急诊科,经历的则是日复一日地“从生命线上抢孩子”。

崔玉涛还清楚记得他遇到的第一个病人是一个昏迷的孩子,昏迷的原因居然谁也不知道。当他和同事们闻到孩子衣服有一股有机磷味道,询问后才知道:家长在夏天怕棉衣棉袄发霉,给衣服撒上敌敌畏存放起来,等冬天穿的时候,随着身体出汗,*性物质溶解后通过皮肤吸收慢慢渗透,导致慢性中*。医院时,*性物质已经渗入到了神经。这件事让崔玉涛又震惊又难过。

医院ICU,头三年里崔玉涛几乎没回过家,医院的隔壁。每一天,他都和同事们应对一桩又一桩突发事件,面对一个又一个危重患儿。

随着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科普工作做得越来越多,过了一个时期,医院ICU里的危重患儿变少了——脑膜炎、有机磷中*、金葡感染一下子都灭绝了,“就好像以前非常拿手的题突然不考了”。

但随之而来的是新的问题:白血病、肾衰竭、红斑狼疮等以免疫系统为中心的疾病越来越多。早产儿越来越多,且体重越来越轻:“以前救活克的早产儿就非常不易了,后来慢慢地救活了克的早产儿。”医院ICU被拆分成了新生儿ICU和儿童ICU,感染性的疾病减少甚至灭绝,儿科医生们又要面对新的难题。

医院里在发生这样的变化,万千家庭也在变。生养孩子这件事,从一个普遍的自然现象,变成了一项需要用科学来武装的技术活儿。

年,崔玉涛离开工作了16年的北京医院医院。这期间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跟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焦虑,反过来再为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近十年,崔玉涛发现门诊的风向又变了,“疾病越来越少,问题越来越多。尤其是心理问题”。他发现,在家长和医生之间,出现了一个特别大的交流障碍,家长拿问题去找医生,医生拿疾病跟家长交流,当问题被贴上疾病的标签,家长们变得越来越焦虑。

崔玉涛心中理想的儿童健康管理,也是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实践的,是为孩子提供纵向的随访式的健康咨询,动态全方位追踪一个孩子的成长问题。

从写第一条微博给自己的定位是“育儿”,到现在崔玉涛始终初心未改。早期救治患儿的经历,似乎带给他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养育难免棘手,恰是因为棘手,需要父母有更系统的知识储备和更高级别的健康商数。“我们不是要把家长培养成家庭医生,而是让他们理解孩子的健康。”

一个儿科医生的触网和破圈

网络上有一档母婴类纪实游记视频节目,叫《崔游记》,这档节目的主角便是崔玉涛。

节目里的崔玉涛脱下了白大褂,不再解答健康医疗问题,而是出现在母婴店、商超的母婴区、母婴产品的工厂或实验室,分享世界各地优质的母婴产品,了解母婴产品背后所蕴含的新科技。

这大概是崔玉涛和商业走得最近的节目了,除此之外,他在直播中拒绝为除自己参与研发的产品之外的任何产品带货。每周他都会有一场直播,但在这一个小时的直播里,他只是安安静静地宣讲健康知识和解答养育困惑。

有人说,崔玉涛是儿科医生里“商业化”最成功的例子。他说:“我如果想赚钱,就不必走一条这样艰辛而漫长的路。”他说的,是36年一线儿科临床经验和20余年孜孜不倦各种形式的育儿科普。

崔玉涛出生在北京一个医生世家,他的外曾祖父曾是御医,奶奶是教会学校的护士,耳濡目染之下,崔玉涛和两个姐姐都做了医生,仿佛从医是一种家族使命。上世纪80年代初期,崔玉涛考大学填报志愿,十个志愿全部是医学,最后被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录取。

参加工作的前5年里,不少同事因为受不了高强度高压力,选择了辞职,崔玉涛一直坚持了下来。学儿科原本不是崔玉涛的第一志愿,但做了儿科医生后,那种“救治一个孩子就是救了一个家庭”的成就感,让他找不到理由退缩。

在医院ICU,年轻的崔玉涛深刻感受到科普的重要性,有机磷中*、电解质脱水、食物意外,很多伤害事件在他看来都是可以避免的。

年,摇篮网找到崔玉涛的导师,希望能由儿科医生出面写科普文章,导师推荐了他,这是崔玉涛第一次“触网”。他还记得第一篇网络科普文的内容是如何处理发烧。后来,他又陆续给杂志、报纸写,再后来就是博客、微博。

微博刚兴起来时,崔玉涛并没有立即入场,等到了年11月23日,崔玉涛决心写微博时,给自己定的任务就是“一天更新两条”。他每一个字都自己写,以至于有人提醒他“你这样写红不了的”。也许是因为“压根就没想红”,他的默默耕耘慢慢有了效果,粉丝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马伊琍、白百何等明星妈妈,也通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