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3月1日讯(记者朱国旺)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听力障碍人群,然而助听器的使用率却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给这些听障人士正确引导、规范化干预和康复工作目前还是比较薄弱。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应用基础部王硕博士日前表示,助听器是改善听力障碍的主要手段,我国听障患者对助听器的接受度和满意度都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她建议听障人士尽早佩戴,“干预越早,听觉传导通路功能保留得越好,助听效果就越好。”
据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残疾性听力障碍人口达到万。随着我国老年人群体越来越多,听力残疾人口也越来越多。
王硕博士指出,老年性听力损失会对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和认知障碍同时造成影响。老年聋与抑郁、孤独感、衰弱,认知功能障碍互相关联。国外最新研究发现,听力损失和老年认知功能退化有高度相关性,患有听力损失的老年人群发生老年痴呆症的风险,高于没有听力损失的老年人群。此外,儿童听力损失会造成后期语言发育障碍,影响到学习、工作,以及心理、社会情感发育等。因此,不管对于儿童还是老年人群,听力障碍的康复原则都是越早越好,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三早”原则。
助听器是听力损失人群最常使用的康复设备,王硕通过研究发现,使用助听器可以有效改善听力损失者的言语识别能力,听力损失程度越轻,佩戴助听器后言语识别能力越好。然而,轻度听力损失患者选配助听器的意愿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对患者普遍认为其听力损失并未对其日常生活造成较严重的影响。此外,很多听力损失者希望助听器能够把他的听力恢复得和原来一样。“这个期望是不现实的。”王硕博士强调,听力障碍人群要建立对助听器合理的期望值。
庞大的听力市场也吸引了全球听力巨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