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t52mall.com/当你参加招生、招聘等体检时,你肯定使用过对数视力表;当眼科医生告诉你视力是5.0或4.8时,你就在使用“五分记录法”。对数视力表和“五分记录法”就是瑞安人缪天荣发明设计的。他是我国第一个眼科光学研究室的创办者,三十年间桃李满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眼科人才。
缪天荣先生像和对数视力表
缪天荣(-)
出生于莘塍南镇,少时就读于莘塍聚星小学,年7月瑞安县立初级中学校毕业,年考取了浙江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曾医院医师、浙江医学院眼科教师、医师、温州医学院眼科教授、主任医师。他长期担任《中华眼科杂志》编委,在全国报刊上发表大量论文著作,发明《对数视力表》及“五分记分法”,为我国眼视光学领域作出巨大的贡献。年7月起享受国务院津贴,是第四、五、六届浙江省政协委员。
出自瑞安缪氏家族
瑞安南镇村有一座缪氏老屋,过去被称为大夫第。正是这座宅第,哺育出一群出类拔萃的缪氏家族专家,如今缪宅旧址也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缪氏兄弟的祖上缪国宾是当地有名的乡绅,深得同乡爱戴,清咸丰年间曾被朝廷封赐官职。他们的祖父缪寿枢与民国瑞籍乡贤张棡交厚;思想开放且乐施好善,热心兴学赈灾、筑路修桥等公益事业,他曾捐资扩建聚星小学(今莘塍中心小学),后来的缪天瑞、缪天荣、缪天华等人都是“聚星人”。
缪天荣先生和夫人吴性慧
温医大眼视光学科奠基人发明对数视力表、5分记录法
年缪天荣大学毕业,先后在江西吉安第三〇五医院、医院及部队司令部、国医院从医,辗转长江南北。年他应邀成成都航空委员会空军军医训练班德语翻译、教官,主要教航空眼科学。
后来,缪天荣的才华被现代西医眼科的奠基人陈耀真教授发现,至年被推荐到成都三大学(中央、华西、齐鲁)医院眼耳鼻喉科工作。抗战结束后,缪天荣回到家乡温州,于至医院(温医院的前身)眼科主任。年,浙江医学院开设眼科系,他遂去杭州作为主要的骨干教师开展眼科教学。年,缪天荣回到家乡任温州医学院眼科教研室主任。
缪天荣为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奠定了学科基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眼科人才,并在艰苦条件下收获世界级的研究成果。
培养的第一批研究生合影
在那个年代,国际上的视力表不够精准,缪天荣在长期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现利用人眼生理的规律来排列视标大小和位置、以视角的对数值来记录视力,既具备视力检查的科学性,也使检查结果的记录和统计更为方便实用,他发明了对数视力表及5分记录法,在当时我国眼科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得到国内眼科学界的大力支持。
笔记整洁干净犹如打印稿
缪天荣学识渊博,思维敏捷,语言诙谐幽默。早年缪天荣求学时,因交不起学费,辍学当了土地测量员,工作期间自学高中数学等学科,终于考上浙江医学专门学校。他自学德语、日语、英语、俄语四国语言,看到好的医学书籍就买来看,每本书都要反复琢磨,书上密密麻麻满是批注。
在温州医科大学的校史博物馆中,缪天荣的笔记本,字迹整洁干净,几乎没有涂改的痕迹,宛如打印稿。在“精密模型眼的整个眼球光系”的笔记中,缪天荣用黑红不同颜色画着精致的眼球光线图,还用黑色粗体标注出重要数据,密密麻麻的计算步骤整齐分区排列着。
缪天荣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他的笔记整整齐齐,非常干净。笔记上有关眼视光研究的计算量非常大,那时没有计算器、电脑,所有的计算都是手工完成,他经常花费几天几夜来计算,每一步都写得很清楚。
缪天荣对自然界万事万物有着特别强的好奇心,他有时会做一个没有尾巴的“工”字型风筝,却能和一般风筝一样飞在空中。他还非常善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但又不迷信洋权威。
缪天荣先生手稿
一生致力于“光明事业”首位研发眼科两项最基本工具
缪天荣一生都致力于“光明”事业。当上世纪六十年代获悉国内第一家实验性眼库在广东成立时,他立即响应并签定了身后捐献自己角膜的志愿书。
年,已75岁高龄的缪天荣接受并出色完成了制订对数视力表全国标准的任务,使我国从此在视力检查领域有了统一的科学标准。除了对数视力表和五分记录法,他还是眼科医生两项最基本工具——国产裂隙灯显微镜和眼底镜的首位研发者,被誉为眼科学界的一代宗师。
来源:温州发布
资料:瑞安市委宣传部
编辑/版式:周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