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概况
上海交通大医院发育行为儿童保健科前身为儿童与青少年保健科,创建于年,是我国儿童保健学和发育行为儿科学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郭迪、许积德、沈晓明、金星明、黄红等历任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在医疗、教学、科研和健康促进等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在儿童早期发展促进、新生儿听力筛查、睡眠障碍、语言障碍、孤独症、多动症及铅损伤等诊疗特色鲜明,为我国儿童保健学和发育行为儿科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科规模
发育行为儿童保健科始终重视儿童生长发育与发育行为两大领域的临床工作。在生长发育方面,开设了儿童营养门诊和较具特色的生长发育营养门诊。在发育行为方面,开设语言障碍、多动症、重金属中毒和孤独症等特色门诊。既往与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丹麦奥弗斯大学等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儿科学组副组长单位。目前为首批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教育部及上海市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重要组成部分。
人才项目
发育行为儿童保健科坚持把人才培养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科室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选送中青年骨干出国学习深造,曾赴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进修学习。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人才计划、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医学科技奖、上海市启明星、浦江人才、上海市教委“研究型医师”人才计划、“曙光”人才计划、高端人才访学计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百人计划”等项目。
特色创新
儿童生长发育和发育行为疾病的诊疗是发育行为儿童保健科的传统优势,围绕儿童健康早期促进和发展,儿童生长和神经发育相关的常见、重大疾病早期筛查、诊疗和预防进行了攻关和突破,完善婴幼儿及儿童期疾病早期干预体系,建立了神经发育障碍、儿童营养、儿童铅中毒等预防、诊疗规范化流程和方案,为国内领先的儿童生长发育和神经发育障碍诊治中心之一。发育行为儿童保健科还与神经科、康复科、耳鼻喉科、遗传内分泌科等专家组成多学科团队开展联合门诊。创新的建立了集影像-行为-环境-基因等多模态数据一体的新华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登记注册数据库和随访平台,并完成多项高质量临床研究,受到国际同行高度评价,并受邀为《新英格兰杂志》撰写述评。首次利用乳脂球膜联合乳铁蛋白喂养改善了儿童神经发育的结局,明确了五分钟Apgar评分不再预测新生儿神经结局直接促进美国产科和儿科学会的国际指南更新。国内创新开展了布美他尼治疗孤独症的药物临床研究,取得了孤独症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建立了多动症全生态融合干预技术为多动症患儿和家庭提供最合适全面的精神健康服务。
学术研究
自年起开展发育及行为评估测试的标准化、儿童锌营养和生长发育、铅中毒防治、新生儿听力筛查规范化研究、儿童睡眠的研究,进而到孤独症等发育行为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都独具新华特色,乃至全国特色。近5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重点/面上/青年等项目、“”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教育部、卫生部、上海市等各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儿科学、神经科学、流行病学等一流期刊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主编和参编国内《儿童保健学》、《发育行为儿科学》、《实用儿童保健学》等教材10余部。受邀执笔或参与儿童保健及发育行为儿科专业多项疾病指南或共识编写。
获得奖项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医学奖(首届青年奖)、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科普奖等。
公益帮扶
医院联盟平台开展公益帮扶,积极推动区域儿童保健的均质化发展,共创健康未来。
研究生导师介绍
博士生导师
李斐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兼专业学位导师
研究方向:
儿童多动症、孤独症、语言迟缓、智力迟缓、肥胖、喂养困难等相关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