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湿气最毒的五毒月,如何解脾胃之困 [复制链接]

1#

本期导读

湿气「最*」的时节来了!我们该如何健脾胃,「祛湿气」?

「*五月」的「*」从哪里来?

「*五月」只是一种民间称谓

民间称五月为*月,恶月,由于其来自于民俗,所以本多用阴历,比如流传的「天地交泰九*日」,五月初五(端午节)为九*日之首。

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这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日」,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

农历五月的生化意义

古代以十二地支纪月,干支纪月以每月交节日作为分界点,以立春为寅月开始。而农历五月对应岁支「午」,即「午月」,芒种为节,夏至为气。端午本为「午月午日」。

十二月卦中,五月对应「姤」卦,姤,遘也,阴阳相遇,故天地交泰。此时阴养盛长至极,「姤」卦的位置在最上方,阴阳完全显露。《内经》中有言:「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也就是说阴阳完全显露出来后,才能相交,所以说此时是天地交泰的时候。

图源:摄图网

「*五月」的「*」从何来?

五月阴阳盛长至极,阴秽之物到处滋生,*虫肆虐、瘴气流行,是一个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的时候。

《说文解字》:*:厚也。害人之艸,往往而生。简单来说就是*草到处生长的意思。

*五月是朴实的概念,并不神秘,是由其气机特点,万物在此时的生化状态而决定的,即万物满长,初实有成、阴气萌作、容易生病。

脾胃虚弱的「*五月」,该怎么养生?

「*五月」的民间习俗与禁忌

辟邪驱*:插菖蒲,佩香囊,喝雄*酒,艾草沐浴等。

节制嗜欲:调情志,免消耗,少行房,节饮食等。

为什么说「*五月」时节,脾胃最弱?

?「土事繁忙」,湿重伤脾

天五生土,土数五,农历五月土气很旺。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五月的「土事繁忙」,土于人身对应脾胃,于气候对应湿。此时人的脾胃也比较的繁忙、负担较重、气候也湿,需要重点调养脾胃。

图源:摄图网

「*五月」该怎样调养脾胃?

?脾胃虚弱者,勿贪凉,禁食生冷

《伤寒论》中有言:「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在此时节,很多脾胃虚弱的人,胃口都不太好,因此在此时间,更要注意饮食。

脾胃虚弱之人,禁食生冷,尤其是冰镇的西瓜、冷饮等等,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等等。普通人也需要注意饮食,不要贪凉,少吃冰的食物,因为此时节的脾胃比较虚弱。

?热*、湿*旺盛者,清淡饮食,不可饱食

热*、湿*旺盛之人,注意清淡饮食,不可饱食。主要指身体内有湿疹、或者是身体上*疙瘩较多的人。

《热论》中有言:「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此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搏,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因此在「*五月」时,由于体内的「*气」较盛,所以此时如果体内的湿、热没有排尽,而吃的饮食比较油腻、吃的过多,身体需要很多热量去消化,便会和身体的湿、热「混在一起」,继而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病能论》:「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所以如果身体内有邪热的话,会助长「它」的阳气。临床中见到一些流鼻血的孩子,家长在日常中需要控制他的饮食,少吃多餐,不要让他一下吃的太饱。

图源:摄图网

几个在家就能做的调养脾胃的食疗方

?赤小豆薏米山药芡实粥:适用于一般群体

制作食用方法:赤小豆、薏苡仁、山药、芡实等份打成糊即可,每日一次,或四物炒熟磨粉,开水冲服。利湿健脾,适用于一般群体。

农历五月是湿热天,湿热比较重,所以需要赤小豆和薏来清热利湿,再者此时腑脏比较空虚,此时一阴始生,这时需要呵护真阴,所以加了山药和芡实,芡实入肾经,山药入脾经,所以用此二物来护住我们的真阴,让我们在利湿的时候,不用去损耗自己的津液,适用于当下的节气。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

由正安医师根据现代人的体质合理搭配,选用东北品质赤小豆、河南焦作温县的垆土铁棍山药、贵州的黔西薏米、以及洪泽湖野生芡实,4种道地原材,科学配比,古法麸炒工艺,利水湿,养脾胃,口感香醇,好喝又健康。

温县隶属焦作市,而焦作古称「怀庆府」,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山药以河南怀庆者良。」怀庆府铁棍山药,自古以来就是健脾佳品,经麸炒后效用更甚。

?小米山药红豆粥:适用于脾胃虚弱或虚寒、寒湿的人群

制作食用方法:小米、山药(切片)、红豆等重量,煮粥即可,每日一次。温养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或虚寒、寒湿的人群。

对于吃一点凉的食物就不舒服,脾胃比较虚弱敏感的人群,适合用小米山药红豆粥来调养脾胃,以温养为主。

?公英栀子茶:适用于肝胃湿热的人群

制作食用方法:蒲公英10克、栀子5克,泡水代茶饮。

清热除湿,适用于肝胃湿热的人群。如湿疹疮疡、大便秘结、粘腻不爽、小便*赤、喜食冷饮、急躁易怒等。栀子利湿作用比较强,而且蒲公英和栀子都归肝经,清肝火的能力比较强。

图源:摄图网

?公英银花茶:适用于肝胃火盛的人群

制作食用方法:蒲公英10克、金银花8克,泡水代茶饮。

清热,适合于肝胃火盛,面部、额头易长痘痘的群体。金银花比较轻,药气和花气都比较高,能清比较虚浮的火,且金银花归少阴经,可以间接清心火。

?当归公英银花茶:适合于虚火旺盛的人群

制作食用方法:当归5克、蒲公英8克、金银花5克,泡水代茶饮。

清热、健脾养血、适合于虚火旺盛的人,或脾虚胃热、肝旺脾虚等等,如易患口腔溃疡、口里没有实火,只有虚火、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等人群。在蒲公英和金银花的基础上加入当归,可以健脾养血。

同时加入的这个当归也有结合今年的五运六气,因为今年少阴君火司天,阳非常盛,从现在到秋天,这个代茶饮都是适合的。比例可以根据自身体质特点进行调控,比如如果脾胃比较凉,可以适当多加点当归。

图源:摄图网

?当归乌梅饮:适合于脾胃虚寒的人群

制作食用方法:当归5克、乌梅1个,泡水代茶饮。

温中健脾养血,适合于脾胃虚寒,怕冷、多汗的人群。如果汗出的比较多、怕冷、口又比较干,可以当归乌梅蒲公英来泡水。

身体不适不知道怎么调理?老师来答疑解惑了

Q1:指甲脆、易开裂、唇色淡,请问老师怎么调理脾胃?

A:这些都是血虚的表现,主要从肝脾上调理。要补血,可用当归、大枣、蒲公英。

Q2:舌齿痕明显、白舌苔不厚,适合泡温胆汤吗?不适合的话,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A:温胆汤主要是理气化痰,降逆的,您舌苔不厚,胃气上逆不重,不需要这么多降逆的,另外脾胃虚弱,理气太过会伤脾,当然,舌象只能反映一部分问题,并不全面。

Q3:今年夏天雨水特别多,每次下完雨河水浑浊,请问对应于人体我们在此时该怎么调理脾胃?

A:今年的降雨是跟运气有关,燥金速降的作用,金克木,伤肝,郁结产生的问题,肝胆系统、妇科、乳腺、甲状腺的瘀滞,疏通为主,但是人的虚实升降寒热不同,适用的方法不一样,所以只能是适当运动、心情舒畅、不要熬夜。

Q4:经常感到口干口渴,对应有什么脾胃问题呢?

A:胃阴不足,可用芦根、玉竹泡水。

Q5:请问老师,我也是脾胃有问题,舌苔白厚有齿痕、胃胀、不消化、没有食欲、吃点就饱、还怕冷、脾气大、月经提前、量少,该怎么调理?

A:肝旺脾虚,当归、蒲公英、银花茶,比例可调控。

Q6:老师,您好,我每次看中医,都会说我脾胃不好,调理了一段时间,胃口大增,胖了好多,除了胖也没发现其他好处,能麻烦老师解答一下脾胃好还能有什么其他优点吗?

A:如果脾胃真的调好了,不会一吃就胖的,胖的快说明还是脾虚。脾胃若强健,出入平衡,血气旺盛,胃口大增,还胖好多,一般不会脾虚胃火旺盛,脾胃不协调。

图源:摄图网

Q7:近几个月,天天晚上做梦,还清晰,为什么?

A:做梦一般是由于心火旺,但是梦的类型不同,对应的问题也不同。

Q8:睡觉不实,容易醒是脾胃不好吗

A:脾胃不好会影响睡眠,但是容易醒未必一定是脾胃的问题,心肝肾等系统都会影响睡眠。

Q9:脖子下方有小疙瘩,类似小猴子状,是淋巴系统有问题吗?如何解决

A:可能跟淋巴系统有关,中医属于肝系统的问题,可以对照其它症状,选用昨天推荐的那几款代茶饮。

Q10:后背上有小疙瘩,年轻人18、19岁左右

A:后背的*多发于肝肾,近期可以用当归蒲公英金银花茶。

Q11:盗汗、虚汗,脾虚咋办?

A:盗汗是肾虚表现,脾肾阴虚可以用明目地*丸。

Q12:入睡容易,但老是做梦,怎么办

A:心火旺盛,用生地*加淫羊藿代茶饮试一试。

Q13:咨询一下,早上起床口苦,该怎么调理?

A:胆汁上逆的表现,调节情绪,可以当归蒲公英泡水,并配合炒鸡内金粉,每天吃10克。

Q14:大便一直不成型,不敢吃生冷食物,容易胃寒,晚上容易醒,什么原因?怎样调理?

A:脾胃虚弱,是否虚寒从这些症状不能完全判断的了,可以试试推荐的两款粥,换着喝。

Q15:16岁男孩,过敏性鼻炎7、8年了,最近脸上长痘痘,特别是三角区和下巴上,想问老师怎么调理?

A:脾虚,胃中有虚火,最近可以喝当归蒲公英金银花茶。

图源:摄图网

Q16:老师您好!我手指背面,晚上有时很痒,里面含有小水泡。您看是体湿还是手气呢?

有什么办法治疗?

A:可能是三焦经或者肠胃湿热所致,可以试试蒲公英栀子茶,如果喝了感到胃凉可以加一些当归。

Q17:长期失眠多梦,舌头厚腻有齿痕,感觉自己湿气重,想问下老师怎样调理。

A:长期失眠一定要补,补的时候兼顾祛湿,近期可以用当归蒲公英栀子泡水,并配合小豆薏苡仁山药芡实粥同时调理。

Q18:非常容易上火、口腔溃疡、喉咙痛,反反复复,好了没几天又复发了,会长痘能挤出来那种,平时容易发脾气,心火肝火旺,请问老师是实火还是虚火?该怎样调理?当归公英银花茶合适吗?

A:是虚火所致,如果没有气短乏力犯困的表现,可以用当归蒲公英金银花茶,如果有,可以少加点大枣,大概大枣加当归的量是蒲公英加金银花的一半。

原文转载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