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忆北京积水潭医院普通医生张明良教授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权威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张教授读书很多,他办公室在病房里面,进病房第二间,向阳,隔窗能看到窗外的高大梧桐树和落脚的吱喳叫的大喜鹊,夏天遮阴蔽日,到了冬天,则阳光很好,房间不大,能斜射进屋里,地面反光到人脸上,整个人显得金灿灿的。

晚年张教授依然身材挺拔,面容慈善

经常能看到他在简易书桌前伏案看书做笔记,那时候电脑没有普及,我看到过他做过笔记的专业书籍,密密麻麻的标注和各种问号,张教授对于感染,脓*症,免疫调节研究比较深入,很多专业书的相关章节都是他的大作,现在读来也是收获满满,而且张教授临床治疗病人的经验也很丰富,经常从临床实践中结合书本知识闪现各种灵感,包括微粒皮移植技术的发明过程也是突发奇想(今后有时间再述)

有一次查房,新收的病人病情严重,伴有呕吐,胃管都能被呕吐出来那种吐,血气分析显示血氧分压低,耳鼻喉科一个医生在做给病人气管切开术,我们跟着张教授在病床旁进行查房,听完主管医生汇报病情后,张教授总结了病人目前病情,给出了下一步治疗方案后,突然冒了一句,“这个病人可能有蛔虫”,大家都在愣神琢磨张教授的这个推断时候,只听那个做气管切开的女医生“啊!”的一声惨叫,大家不约而同望过去,只见一条“滴流儿红”的新鲜蛔虫,大约20CM长,翻腾跳跃着从病人气管切开处跳了出来,“趴!”的一声摔到了地板上,噼啪乱蹦。这一幕简直太惊悚了!能吓掉假牙!

然而这就是张教授的高明之处,能从细微病情,判断出意想不到的结果。

跟张教授做科研也充满了独特感受。

三度烧伤后都会有焦痂,有些坏死焦痂需要非手术清除,大家都在想各种办法。张教授发奇想,想利用蛆虫分泌的酶来促进焦痂溶解速度,从而促进病人康复,他的研修生张普柱主任承担了这个课题,他曾经骑自行车去动物园,去购买出生后一周的蛆虫宝宝,他带着张明良教授的饭盒,就是吃饭的那种铝质饭盒,装的满满的肉山肉海的一饭盒,拿回来,用剪刀绞碎,挤出汁液,处理后用到大白兔创面上,后来研究结果不理想,但是这个过程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特别是中午大家吃饭的时候,在张明良教授监督下,张普柱主任穿着沾了碘伏的白大衣无奈地剪蛆的画面久久挥之不去。

张明良教授还尝试过以虫治虫的办法来控制创面感染,用的是培养的枯草杆菌来尝试竞争抑制创面细菌感染。也是没有阳性结果而最终放弃了。

特别敬佩张教授的科学态度,绝不作假,发表的论文都是经得起推敲,可重复性研究。

医院的小湖,湖面荡起涟漪,枯荷败叶中急急游过的野鸭子没头没脑乱窜,湖畔那颗高龄文冠果被雷劈死有四年了吧?

多年前张明良教授在院工作,每天午餐去食堂经过这棵大树底下的时候有过什么奇思妙想你能猜到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