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北京多家医院推广一医一患,看病不被打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医院,看病可以享受医生“一对一”服务了。

受限于有限的医疗资源和空间,不少患者都有过和他人挤在一间诊室里向医生提问的经历,遇到不愿意被他人知道的疾病和症状,难免觉得如鲠在喉。随着北京新医改推进,“一医一患”医院落地,避免多名患者同时在同一诊室内候诊。

医院走在了前面?效果明显吗?新京报医院、医院、医院发现,“一医一患”模式基本成为规定动作。不过患者闯入诊室“插话”、在诊室门口向内张望等问题仍存。在一些人流密集的科室,“乱入”现象仍屡见不鲜……

患者按号就诊医患一对一交流

6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医院。医院新门诊楼的二、三楼多个科室诊室外都贴上了标识,写着“安静等候,叫号就诊,一医一患,尊重隐私。”正如标识所指出的,所谓一医一患,意味着大夫和患者在一个相对隐私的空间内一对一交流。这也是配套本轮新医改,北京推进改善服务的举措之一。

门诊楼内,诊室大多关紧门扉,但患者能从灯光和电子屏看出每个诊室接诊的状态。诊室外均挂着小型的电子屏,显示时间、日期、大夫的姓名职称及正在就诊的患者名(号)和等候就诊的患者名(号)。

“请1号陈曦(化名)到老年科就诊……请1号刘丽(化名)到内分泌就诊。”室内广播不定时叫出患者的排号与姓名,提醒前往就诊。在一些诊室,大夫也会打开门呼唤患者的名字。

下午1点10分,一位姓张的女性患者到号,进入内分泌科室就诊。随着诊室门关上,她的名字出现在电子屏幕上,期间,没有其他患者进入诊室。诊疗持续了约20分钟,之后,另一位患者进入,张女士随后离开。整体来看,医院就诊秩序良好,没有出现患者扎堆出现在诊室里的情况。

“看到屏幕上的字,我心里有数了,排到了广播会叫,不用我一直等在门口牵挂着。”下午一点一刻,一位患者拿着就诊单来到诊室外。这医院就诊,当时诊室里挤满了患者,看到别人排长队,她心里也急,既怕错过叫号,又怕被插队,虽然反感诊室拥挤的秩序,也要和别人一块儿挤着。这一次,她估算了一下自己的排号,知道一时半会还到不了,安心回到大厅等待。

医院,所有诊室门上都贴了“一医一患”的温馨提示。摄影/新京报记者马瑾倩

医院,耳鼻喉科诊室门上贴有“一医一患”提示字条。摄影/新京报记者吴娇颖

医院落实“一医一患”就医秩序良好

记者走访的医院基本实现“一医一患”,诊室门口贴有提示,患者依照系统叫号入诊室就诊,期间其他患者能保持耐心等待。

6月19日,记者在医院看到,所有门诊诊室门口均贴有一张提示,上面写道“为了保护您和他人的隐私,请保持诊室内‘一医一患’”。诊室门口有一个两层的架子,前来看诊的病人按挂号顺序把病例排放在一层,将片子放在二层,等待系统叫号,会有医务人员将患者病例和片子一起拿到诊室。

同日下午,记者在医院看到,门诊所有诊室门上均贴有“一医一患”的提示,每一诊室门口还有显示“正在就诊”和“等候就诊”名字的显示屏。一些需进行仪器检查的科室门口,贴有“正在检查,请勿敲门”的提示。记者在眼科和耳鼻喉科外注意到,每一位患者就诊的时间约为5分钟。

北医院方庄院区,诊室门口贴有“候诊请在诊室外”提示牌。摄影/新京报记者侯少卿

6月19日13时30分,记者来到北医院方庄院区,门诊大楼二层各内科诊室外的走廊内,有20余位患者及家属在候诊,大约半数人因座位不够站在走廊边。二层每个诊室的门上都贴着提醒,写着“为保证每位患者的诊疗质量,请持挂号条在诊室外等候叫号”,门边的墙壁上也贴着类似的提示。

同日14时许,医院门诊楼二楼患者较多,尤其是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不少等待叫号的患者拥挤在分诊台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