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上班族日均睡75小时你达标吗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能不能治得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225829.html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如何睡个好觉”再次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

19日在北京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中国上班族的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5小时;

25%的人群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玩手机已成为影响睡眠质量的“罪魁祸首”。

这份报告由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

数据来源为年50万条睡眠数据及份有效问卷,样本年龄覆盖31个省份18岁以上的上班族。

上班族每天平均睡7.5小时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叶京英介绍,这份调查显示,受访上班族平均睡眠时长7.5小时,睡眠时间可以达到8小时以上的只有22%,6-8小时约计53%,不足6小时的有25%。数据显示,35岁以上的上班族睡眠时间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

北上广深四地最能熬夜

这份调查显示,最能熬夜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及广州,睡眠最晚的是广东省,平均睡觉时间是23∶55,睡眠最早的省份是山东省,平均睡觉时间是22∶58;起床最早的省份是山东省,平均起床时间为6∶58;起床时间比较恰当的是四川省,平均起床时间7∶50。

47%上班族反映睡眠质量不佳

数据显示,47%上班族反映睡眠质量不佳,仅有30.6%上班族深度睡眠时间达标。此外,问卷表明25%的人群每天夜间打呼噜,有潜在睡眠呼吸暂停风险;睡眠质量不好的上班族中,51.6%表现为记忆力下降,47.8%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人群中,25.5%存在超重,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上班族中,45%的人面部肌肤出现问题。

这些行业从业人员最缺觉

调查还列举出受睡眠困扰的十大行业:教培从事者、销售人员、服务人员、互联网行业、建筑工人等体力劳动者、医务人员、公务员、金融从业者、创业者、企业管理者。此外,调查显示,有孩子的上班族,睡眠时长明显低于无孩上班族。

给青少年一个安稳觉

青少年也受失眠困扰吗?“缺觉”对他们的成长有哪些危害?记者连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睡眠医学科主任徐佳,请她为提高青少年睡眠质量支招。

记者:青少年也会存在睡眠障碍吗?

徐佳:现在,由于学业压力大或是由于社会竞争压力的传导,很多青少年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有些孩子甚至每晚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这样无疑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青少年最容易出现的睡眠障碍是生物钟紊乱,表现为晚上睡不着,越晚越精神,白天上课时间却昏昏欲睡。

记者:睡眠不足对青少年有哪些危害?

徐佳: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和巩固记忆,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尤为重要。睡眠时间过短会导致工作记忆、执行功能、处理速度和认知能力受损。成长中的青少年由于身体和大脑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如果长期睡眠不足就会导致身体发育不良、个子矮小、痤疮、女孩月经紊乱等,甚至还会引发神经认知功能受损或导致心理疾病。

记者:如何提高青少年睡眠质量?

徐佳:青少年人群每天至少要保证7个小时的优质睡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让孩子每晚在同一时间睡觉,最好在21点到23点之间入睡,早上固定7点之前起床。

如果有条件应该有30分钟左右的午睡时间。

最好有一间独立的卧室,不建议和学习的房间共用。卧室环境应该是安全、舒适、黑暗的,避免过度复杂的装饰。

卧室应有一个厚窗帘,睡前和夜间应避免强光照射。

让孩子在睡前保持一个好心情,避免过度兴奋、过量进食或者是剧烈运动。

将所有电子产品放在孩子的卧室之外,并限制睡前使用电子产品,不能把与睡眠无关的物品带上床。

未成年人应该避免饮用含咖啡或酒精的饮品。

快速睡觉有妙招

徐佳说,下课时间要经常活动,上课时间不要打瞌睡。睡前可以泡个脚或是收听助眠放松的音乐,呼吸放松方法也有帮助。如果心理有压力一定要学会倾诉,不要把烦心事带到床上。

小/贴/士

警惕这个“慢性杀手”

中国科学院院士、医院院长陆林介绍,睡眠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生命现象,与生物进化、物种繁衍和个体生存发展等密切相关,睡眠脑功能在正常生命活动及重大疾病发生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陆林介绍,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导致人们的精神压力增加,睡眠-觉醒障碍发生率升高,这与很多精神疾病,如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脑信息处理异常: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决策异常等相关联,更与很多常见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肌梗死、痴呆、肥胖、免疫功能失调有着重要关系,因此睡眠-觉醒障碍是不容忽视的“慢性杀手”。

专家介绍,最常见的两种睡眠障碍类型为失眠障碍和睡眠呼吸障碍,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约为35.9%,青少年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6%。

对于睡眠障碍的治疗,陆林表示,目前从事睡眠诊疗的医务工作者多是呼吸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精神科等学科的医生,并非睡眠医学专业背景,对睡眠疾病的识别存在一定的偏向性。

他表示,将睡眠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是保障睡眠医学蓬勃发展的必要途径,应搭建规范化、标准化、整合多维度指标的睡眠相关数据库及研究平台,并建立集预测、诊疗和康复的多模态单共病一体化的信息挖掘方法,开创睡眠医学研究的新模式促进睡眠医学与多学科交叉。

本组文图据央视新闻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