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茶碱对老年人心房颤动伴缓慢心室率的影响
氨茶碱对老年人心房颤动伴缓慢心室率的影响
氨茶碱对老年人心房颤动伴缓慢心室率的影响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99年第3期第18卷 论著摘要
作者:罗明 邓兵 邓南伟
单位:200065 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附属甘泉医院心内科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1995~1997年22例老年心房颤动伴缓慢心室率患者,其中门诊15例,住院后改门诊随访7例。男14例,女8例,年龄65~86岁,平均(72±7)岁。入选条件:常规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平均心室率<60次/分;除外药物、电解质紊乱对心率的影响;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基础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等。3例无特殊症状,12例有发作性头晕、黑朦,5例短暂晕厥发作,2例反复频繁晕厥发作。停用影响心率的药物如硝苯啶等,其他治疗不变。
2.方法:用药前每例患者由同一位医师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做肝、肾功能、电解质测定。采用美国Del Mar363型动态心电图及日本光电公司ECG6501心电图仪,由专人进行24小时心电图及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测,测定指标有静息、24小时平均、最快、最慢、总搏动数、24小时总R-R>2秒数及24小时室性异位搏动数。然后服用氨茶碱(上海长乐制药厂生产,批号为1995第032004号,每片含量0.1 g) 0.2 g,每天3次。3~5天(达血浓度稳定状态)后每3个月门诊随访1次,共1年,每次重复上述检查。各项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
二、结果
氨茶碱治疗前及治疗各随访期心电图改变见表1。
表1 氨茶碱治疗前及治疗各随访期心电图改变结果(±s)
测定时间
例数
静息心率
(次/分)
24小时心电图
氨茶碱量(mg/d)
平均心率(次/分)
最快心率(次/分)
最慢心率(次/分)
总搏动数(次)
R-R>2秒数(次)
室性异位搏动数(次)
治疗前
22
48± 6
50± 7
92±10
30±4
77 760±1 145
1008±483
535±114
-
稳定状态
22
67± 8**
66± 6**
104± 8*
42±7**
95 040±1 845*
42± 10**
581±105*
600
随访3个月
19
69±11
65±11
110±10
41±9
96 480±1 845
36±10
535±140
442±114
6个月
19
63± 7
64±5
117±12
48± 8
90 720± 831
40± 5
508±421
431±105
9个月
17
64± 6
62± 4
108± 7
41±7
89 280± 789
31± 9
501±145
401±151
12个月
15
62± 5
61± 7
109± 3
39±6
89 314± 914
33± 8
511±171
419±142
注:稳定状态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随访各期比较,均为P>0.05
随访期死亡4例,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其他3例均死于非心脏因素;1例服药后频繁晕厥无改善,2例恶心、呕吐不能耐受最终停药终止随访;其他15例随访1年未再出现黑朦、晕厥。
三、讨论
心肌缺血、缺氧状态下容易发生腺苷释放增加,其对窦房结和房室结产生抑制作用的机制为通过腺苷激活核糖环A1受体〔1〕,经蛋白调节、激活钾通道,促进钾离子外流,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降低,心率减慢。而茶碱能竞争性地与A1腺苷受体结合,使调节蛋白不能激活钾通道,抑制钾外流,细胞内钾浓度升高,心率增快。同时茶碱可使肌浆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升高,促进钙内流,使房室结的自律性增加,传导加快〔2〕。本组病例经氨茶碱治疗后,缓慢心率得到改善,房室传导增强,且室性异位搏动无显著增加。但对严重的反复晕厥者疗效较差,此类患者只能依靠永久起搏器治疗。本组结果显示,中低剂量(300~400 mg/d)氨茶碱口服治疗老年人心房颤动伴缓慢心率,对提高心室率、缩短R-R间期有良好效果,同时与心率有关的头晕、黑朦、晕厥消失,且经济、实用、副作用少。
参考文献
1 Lerman BB. Cardiac eletrophysiology of adenosine: basic and clinic concepts. Circulation, 1991,83:.
2 Albonic P, Paparella N, Cappato R, et al. Long-term effects of theophylline in atria: fibrillation with a slow ventricular response. Am J Cardiol, 1993,72:.
(收稿: 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