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下午,我院新生儿科赵诗萌、重症医学科张晓娟、眼科谷峰、耳鼻咽喉科冯帅、病理科赵环宇、麻醉科孙乃会、神经外科潘起晨7名同志,医院13名同仁组成中国医科大学第六批“组团式”援疆医疗队,启程赴医院,与第五批援疆医疗队压茬交接,进行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工作。
中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宫福清,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振宁,党委常委、我院党委书记刘群清,党委组织部负责日常工作副部长(正处级)戴旭随队员们一起奔赴塔城,相关科室主任、同事、家属前往机场送行。
年,在中组部、国家卫健委和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中国医科大学承担辽宁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并开创了“以校包院+以院包科”模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精准帮扶。为确保援疆工作顺利开展,我院党委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克服了诸多困难,充分发挥了“组团式”援疆的主力军作用,圆满完成各批次援疆工作。五年来,我院连续选派了五批“组团式”援疆医疗队40人,柔性援疆医疗队26人,涉及临床、医技、机关等30余个科室,迅速提高了塔城地区的医疗水平,填补了多项空白,并成功医院通过“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
在“十四五”期间,医院将认真总结帮扶的成功经验,医院的精准帮扶,完善远程会诊和培训平台,通过“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等多种教学形式强化对塔城地区医疗人才培养的支持,使医院和学科发展更具计划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有效推进塔城地区国际医疗服务中心建设。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我院所有医院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从“输血”向“造血”的提升,为塔城地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使当地各族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健康塔城”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援疆医疗队队员简介
赵诗萌
新生儿科赵诗萌,中共党员。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儿科系,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毕业后从事儿科工作10余年,新生儿科工作15年余,擅长新生儿疑难重症的诊断及治疗,危重新生儿的抢救及处理,早产儿及极低体重儿的救治及管理。每年组织抢救危重病例超过余例,熟练掌握各项新生儿有关操作,包括无创机械通气、常频及高频机械通气,外周动静脉换血、新生儿腰椎穿刺、胸腔穿刺等。作为科室的学术带头人,主持开展了新生儿高频机械通气,脐静脉置管及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等高新技术项目,其中的新生儿高频机械通气为辽宁省首家开展项目。曾获得“十佳医生”、“十佳教师”、“优秀住院医师规培教师”、“大学生技能竞赛优秀培训教师”等称号。承担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论文4篇,中文核心期刊杂志20余篇。担任海峡两岸新生儿医学研究与培训基地常务委员、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新生儿专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围产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多项学术任职,辽宁省医学分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国小儿急救医学》编委。
张晓娟
重症医学科张晓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年从事重症医学专业至今;年取得博士学位;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和华医院重症医学科研修一年;年评选为沈阳市拔尖人才;目前主持国然基金一项,辽宁省自然基金1项,沈阳市科技局项目一项,参与了多项国家和省市课题,发表论文十余篇,SCI论文三篇。
谷峰
眼科谷峰,中共党员,主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学博士,美国SALUS大学眼视光学硕士。于中国医院眼科从事临床、教学工作及科研工作10余年。-年就读于美国SALUS大学获得视光学硕士学位并进修低视力高级课程。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眼底病专委会委员兼秘书、中国眼镜协会首届讲师团成员、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近视防控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眼底病的诊断及治疗,擅长低视力患者助视器的验配及康复训练。擅长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病、遗传眼病、眼内炎、球内异物的诊断及治疗。承担中国医科大学五年制、七年制及留学生《眼科学》教学工作。承担视光系低视力学》全部教学工作。大学生技能大赛眼科培训教师。参与国家“十五”、“十一五”《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治疗》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流行病学及临床治疗的研究》,参与眼科临床药理基地的多项临床药品上市前及上市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冯帅
耳鼻咽喉科冯帅,中共党员,耳鼻咽喉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国际耳内科医师协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耳聋基因专家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耳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参与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5项,主持中国医科大学医疗“三新”技术三项。
诊疗专长:耳聋、眩晕、耳鸣、中耳炎等耳部相关疾病的诊治,擅长听觉及前庭功能的评测,开展耳聋基因遗传咨询、人工听觉植入术前与术后评估、听力与眩晕康复等工作。
赵环宇
病理科赵环宇,中共党员,博士学位,病理科副教授、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自从年入职病理科以来,工作积极认真负责,自基层做起,稳扎稳打,通过向身边有经验的医师请教,提高了自身的诊断能力。承担中国医科大学五年制本科生的病理学的理论和实验课的课程,从事肺癌恶性表型的分子机制及临床特殊病例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其中包含JCR分区2区文章;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孙乃会
麻醉科孙乃会,中共党员,麻醉科讲师、主治医师。已从事临床麻醉工作十余年,熟练掌握各项麻醉技术。先后多次参与疑难危重患者的麻醉和临床抢救工作。已配合院内顺利完成心脏、大血管、器官移植、机器人手术等重症以及新技术手术的麻醉数百例。并于年顺利完成了麻醉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取得博士学位。年作为帮扶专家对新医院麻醉科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对口支援帮扶工作,提高了当地的麻醉理论和处理危重患者的临床麻醉水平。
潘起晨
神经外科潘起晨,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神经血管病介入工作,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研究。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十余年,系统地掌握了脑血管病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介入治疗技能,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重症的诊治能力。开展脑血管造影、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动脉瘤介入栓塞、血管畸形诊治。在处理疑难杂症方面有丰富经验和独特见解。先后承担国家省市有关科研课题多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