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疫情发生以来,医院紧急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靠前指挥、周密部署,第一时间吹响奔赴抗疫前线的集结号。全院职工立即取消休假,医院正常运营的情况下,所有人员分别编入核酸采样、PCR实验室前处理、志愿服务、后勤保障等相关工作岗位,参加社区核酸采样、物资配送、标本转运和核酸检测等各项工作。全院余名党员组建成“党员突击队”,在各自岗位中争当标兵、率先作为。
截至9月5日,院党委共派出24批共余人次参与金泉街道、营门口街道、西安路街道、九里堤街道等区域大规模核酸采样,采样约85万余人次;累计完成多个封控小区约2万人次的上门采样任务;医院门诊采样点人次采样工作。作为成都市金医院之一,本轮疫情发生以来,PCR实验室高效运转,完成核酸检测管、人次,单日最大量管、人次。全体金医人上下一心,迎难而上,冲锋在抗疫一线,牢牢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实防线,在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贡献了金医力量。
01、“我是党员,让我上!”
“妈妈,你腿里的钢板该做手术取出来了,怕是经不起这么高强度的工作哟,你跟领导请个假休息一下嘛……”正在穿鞋出门的于舒听到儿子的话,坚决地摇了摇头:“不行!现在疫情形势严峻,抗疫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我咋能请假?我必须去!”于舒是我院党委办公室一名有着14年的党龄的党务工作者,面对8.25本土疫情,她先后四次担任街道大规模核酸采样领队,组织开展核酸检测、统筹协调等工作。担任领队期间,所负责的采样队伍共计完成核酸采样36万余人次。
9月1日,成都市发布在全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通告,整个成都瞬间慢了下来。全员核酸,任务繁重!医院申请辞去领队,参与到核酸采样工作中:“我是党员,让我上,采样队更需要我!”就这样前后连续10余天连轴转,无一天休假。忙完一个采样点的核酸检测任务,马上支援其他点位的工作人员,遇到老弱病残等不便下楼做核酸的特殊人群,她主动爬楼上门采核酸。密封的手套泡白了手掌,导致指甲得了甲沟炎,护理出身的她,二话不说找来注射器自己将发炎指甲的脓液抽取干净,仔细消毒后,“得意”地表示:“弄一弄,又能用!”家人和同事心疼她,她却总是自己默默承受苦累,笑着说没事,或许这是她自己的方式践行着一名党员的医者担当!
02、“正是疫情形势严峻的时候,我义无反顾!”
高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一名护士。疫情期间,她在完成科室本职工作后,多次报名参加外出核酸采样。面对隔离病房随时收治阳性患者的高风险情境下,主动请缨进入隔离病房开展封控区血透患者的透析工作。进入隔离病房的时间里,放下家人、放下朋友,与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一起进行闭环管理。自今年2月疫情发生以来,高铭鲜外出核酸采样余人次。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封控区血液透析病人的透析治疗25人次、小时。
03、“作为医务工作者,积极抗击新冠疫情,义不容辞。”
医院眼科、耳鼻喉科主管护师孙凤君,在本轮疫医院核酸临采点、营门口街道、金泉街道等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疫情期间,医院临采点一次工作时间就是9小时,同时,作为科室护理组长的她,工作间隙也随时待命,积极参与疫情疾控防控消杀、医院调节等其他工作。
04、“采样速度决定防疫速度,让我们站出来的不是勇气,而是责任。”
有一种感动是双向奔赴,有一种浪漫是并肩作战。有这么一群人,是夫妻也是战友,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只为守护更多人的健康和安全。医院康复医学科、疼痛科一名康复治疗师,医院康复医学科梁俊豪是两夫妻。8月27日,他俩前往重庆市南岸区南坪镇办事,借住在亲戚家的小两口突遇当地临时封控无法返回成都。
小区排队等候做核酸时,发现所在小区户数较多、医务人员配备不足,赵冬雪两夫妻主动联系到所在社区,双双报名担任小区志愿者,参与小区点位核酸采样、上门服务老弱病残特殊人群等疫情防控工作,受到了当地社区的感谢和表扬。赵冬雪说:“采样速度决定防疫速度,让我们站出来的不是勇气,而是责任。”丈夫梁俊豪也是颇有感慨:“很久没有和她共事了,再一次合作没想到是在这样的情景之下,献出我们的绵薄之力,希望疫情早日结束。”9月2日,解除封控的夫妻二人连夜赶回成都,经过核酸检测后,医院投入到成都本轮疫情防控工作中来。
05、“出任务不得虚,我们还可以坚持!”
健康管理中心有一群干劲十足的年轻人,还有年过半百、头发花白“老年人”。赵清、张杰、何润,还有做过肺叶切除手术的赵琼、多次手术住院的王晓霞、患有眼疾的陈艳君以及做过髋关节手术的科主任周超。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这些“老同志”毫不退缩,誓与病毒抢速度,先后参与大规模核酸采样、高速出口采样、区政府采样、支援PCR实验室、成都市疾控中心流调等疫情防控工作约余次。让他(她)们休息,他(她)们却说:“我还可以坚持!”
06、“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党员上前一步、主动担当!”
“我请战!”“我报名!”“我先上!”康复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