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疾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核酸拭子采样
TUhjnbcbe - 2025/6/9 19:15: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生在哪家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50606/r6vjpb1.html

年4月28日,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医院(医院)耳鼻喉科(核酸拭子采样)团队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该荣誉主要授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事迹突出、社会影响广泛、典型示范作用强、以青年为主要成员的先进集体。

医院(医院)耳鼻喉科(核酸拭子采样)团队是一支年轻的团队,35岁以下的成员占到60%以上,党团员占比67%。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该团队承担了“新冠病毒核酸采样”这个高风险工作。团队全体成员不畏风险逆行而上,奋战在发热门诊、急诊科、重症病房、呼吸内科新冠病区、医院、某特殊管理场所等最前线。团队不仅出色完成了本科室工作,还指导其他隔离病区鼻咽拭子的采样工作,特别是承担并完成医院鼻咽拭子采集指导工作。在某特殊管理场所疫情爆发后,团队临危受命入场进行核酸采样,克服场地、物资、人员及高密度患者等重重困难和风险,在短时间内完成数量庞大的筛查工作。目前团队累计采样量超1.2万人次。

核酸拭子采样团队:直面病毒的人

患者拉下口罩,暴露口鼻,张大嘴。

医生将压舌板探进口腔,往下一摁,咽拭子擦到病人咽后部,及时采样。

此时,有的病人会反射性地恶心、咳嗽,甚至呕吐。而采样医生这样直接面对病人开放的气道,风险丝毫不亚于气管插管。疫情期间,每采样三四个人,医生就可能与病毒“面对面”一次。

疫情发生以来,医院(医院)耳鼻喉科(核酸拭子采样)团队每天要像这样,与病毒“面对面”数百次。

三次搬家,全员奔赴一线

早在年1月11日,当呼吸内科病人大量增多时,医院立即要求跟呼吸内科共楼层的耳鼻喉科搬离至诚信楼7楼,“我们全体医护人员毫无怨言,克服困难,当天立即搬家腾出所有病房及办公区域给呼吸内科”,科主任张志敏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医院大局为重、患者为重。”

后来随着疫情进一步发展,耳鼻喉科又搬至诚信楼8楼大外科病区,1月27日撤销病区,仅保留耳鼻喉科急诊,护士长和护士被调往发热门诊、急诊科、重症病房及呼吸内科病区支援。

1月31日,医院接上级指示,要求立即开展新冠肺炎病毒的核酸检测工作,为保证采样准确专业,耳鼻喉科团队勇敢的承担起门诊新冠肺炎患者的核酸检测拭子采集工作。

至此耳鼻喉科经历三次搬家调整,全员奋战在发热门诊、急诊科、重症病房、呼吸内科新冠肺炎病区、采样室等防疫最前线。

开展采样,直面病毒风险

“接到院领导通知时,我们科室人手还是很紧张的”,张志敏说,“当时我们有医生下乡、进修、休产假,2人被征调到发热门诊及呼吸内科病区等。但我们还是克服困难,勇敢的承担起这项高风险任务。”

张志敏带领仅剩的4名医生以及护理部临时调回的3名护士,半小时内完成召集工作,1小时培训部署,1小时准备后立即开展核酸拭子采集工作。

新冠病毒核酸采样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业内称呼他们为“直面病毒的人”,因为采样时,患者会拉下口罩暴露口鼻,而且采样时由于刺激,患者随时可能会打喷嚏、咳嗽、甚至恶心呕吐,这样采样医生直接面对病人开放的气道,风险丝毫不亚于气管插管。

刚开始能开展核酸检测的单位不多,而武汉又处于疫情风暴的中心,每天有大量的患者涌来,很多患者恐惧、焦虑、易怒。科室人员一边面临采样风险,一边还要安抚患者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不要急,请放心,只要你们到了这里,不采完我们不下班,不休息。”采样中,这是医生们说得最多的话。医护们既要完成采样任务,还要及时维持采样排队秩序,告诉患者保持间距安全。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加班和超负荷工作成为常态,甚至有的医护用上了尿不湿。长期带口罩和护目镜,耳朵、鼻梁、面部都压出了伤痕。

有患者红着眼眶说:“医生,谢谢你们。好了以后,我要来看看你们不带面罩的样子,来感激你们。”看着大量因等候核酸检测结果才能入院的患者,采样团队成员心如刀割,为保证阳性率,他们尽最大可能深部采样,这样势必更容易产生喷嚏、咳嗽、恶心、呕吐,甚至产生大量带病毒的气溶胶。但整个团队毫不畏惧,毫不退缩,每天加班加点采集标本。

“有一天我从中午一点一直做到了晚上八九点,七八个小时没吃没喝,也没上厕所。但看到排长队的患者,我不忍心对他们说出‘下班’两个字。”张志敏说。

不辱使命,圆满完成多项采样任务

耳鼻喉医院内门诊核酸拭子采样工作,还圆满完成了院内兄弟科室的技术指导,和对外特殊场所的指派任务。

医院呼吸病区的增开,各科室鼻咽采样技术指导需求也相应增加,张志敏总是第一时间响应,把采样教学视频推送给他们,并安排好科室成员一对一、手把手教会,有时候甚至不怕增加暴露风险,深入隔离病区,现场指导采样。

2月11日,医院接管了武汉市硚口区武体医院,在接到医院申请核酸拭子采样技术指导要求后,团队高年资副主任郭筠芳马不停蹄赶赴方舱,进行鼻咽拭子技术指导工作。鉴于方舱医护非耳鼻喉科人员,采样工作对他们有一定难度,特别是采集鼻咽拭子,为更好的指导方舱医护人员采样,医院本部采样任务繁重的基础上,郭主任连续指导示范采样4天,直到方舱采样人员全部掌握采样及报表等工作为止。

对于院外部分特殊场所,该团队也是克服了条件简陋、任务繁重的困难,动脑筋想办法,因地制宜,保质保量,完成了数千例的筛查工作。

这是一支年轻的团队,整个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到60%以上,党团员占比67%。他们中,有三次主动请缨支援呼吸病区、回归核酸采样团队、请战特殊场所的90后医生;有忙完急诊一线,又迅速回归科室的青年护士;有正在休病假,却依然回归岗位的青年党员;有每天克服交通困难准时抵达岗位的青年骨干;有奋战在发热门诊,还主动要求进行高风险采样工作的高年资专家……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这支坚强的团队不畏风险逆行而上,奋战在发热门诊、急诊科、重症病房、呼吸内科新冠病区、医院等最前线。

截至目前,该团队已完成核酸检测采样超1.2万人次。“我们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张志敏说。

(湖北之声记者刘雅婷通讯员贝兰)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核酸拭子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