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喉姬鹟
英文名:Red-throatedFlycatcher
拉丁文名:Ficedulaalbicilla
物种分类:雀形目-鹟科-鹟属
物种描述
体色整体为暗褐色,脸部带灰,雄鸟繁殖期喉部橙红色,胸部具灰色胸带。尾羽黑色,基部两侧有白色斑块,和尾羽相接的尾上覆羽黑色,显得尾羽两侧的白色羽斑特别显眼。
我的观察
countryboy:
第一次看到红喉姬鹟,十多年前的事了。
年,拥有自己的望远镜和鸟类图鉴之后,经常独立观鸟,无论去哪里,包里面总放着一台望远镜,和一本砖头大小的鸟类图鉴《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生怕路上遇到鸟,错失了观察机会。
也就是那年的冬天,春节回家过年,应该是年初了,路过同宗族的隔壁村村口小水窟时,突然一个影子在水窟的另一边灌木丛边闪了一下,停回到原来停歇地方附近的枝条上。嘿嘿,有鸟看了,停下骑着的自行车,转动背包方向,熟练地掏出望远镜,拉拉链的时间都舍不得浪费,举起望远镜朝对岸看。小鸟,灰不溜秋的小鸟。望远镜盯着,它偶尔飞出来,迅速回到原来附近的枝条,然后一动不动,隔那么十几二十秒后又重复一次。作为观鸟新人的我,抽出包里的鸟书,快速翻看图鉴中相似色调的鸟。很快,我把目标初步圈定为鹟,北灰鹟乌鹟灰纹鹟之流。浏览了一下相对应的文字后,再举起望远镜认真观察。在图鉴中文字描述的指引下,我根据文字提示的关键特征多次观察。当时,望远镜里看到了黑尾,这一点好像与自己所怀疑的鸟种中文字描述不太匹配。继续查找图鉴中其他的相似鸟,当看到一只灰色的小鸟且尾部色深时,立马怀疑当初的判断,更可能是红喉姬鹟,起码根据现场的观察,不能排除是红喉姬鹟的可能。
翻开红喉姬鹟相对应的文字部分,大意是,与背部相比,红喉姬鹟的尾部偏黑,且尾基部两侧有白斑。
当时的我确实看到了白,只是以为那是尾下覆羽的白,风把尾下覆羽吹起来而已。于是再次举起望远镜观察,看清了尾基部两侧的白。排除了其他三种的可能,那很可能是一只红喉姬鹟!
再一次看文字描述,书中描述的特征,我再通过望远镜,一一把他们找出来,图鉴中有相似可能的鸟种,我也通过文字描述的关键特征,一一给以排除。
最终确定,那就是一只红喉姬鹟!
中大南校区,东门进去后,学生宿舍旁边有一个荷花池,冬天,荷叶枝残,水浮莲成为优势种,荷花池边上的一个角植物密度较高,枝条有高有矮。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去中大观鸟时,总会到那个池塘转一圈,去看荷叶凋落后容易被观察的黑水鸡,和偶尔可见的白胸苦厄鸟。黑水鸡是必看的,常常有额外的收获,比如黑尾蜡嘴雀,偶尔还能看到各种鹟。在池边上低矮的枝头上,出现几率较高的,就是红喉姬鹟。多次在那里看到红喉姬鹟之后,每次去中大观鸟,都会去那里转转,以期与老朋友相会。
再之后,观鸟过程中,看到红喉姬鹟的几率高了好多,只要意识中想看到它,它就像老朋友一样,出现在我的面前。下意识里,冬天,在广州,水边,低矮的枝头上,静下来观察,它总能蹦现。
在广州,我们看到的红喉姬鹟,喉往往不红,极少数时候,能看到喉部还有淡淡的红色个体。那是因为,对于广州而言,红喉姬鹟是冬候鸟,你看到它,它已经完成了繁殖任务,脱掉自己高调的羽毛,低调地生活,延续自己自由但脆弱的生命。
再后来,观鸟圈里传播着信息:北京出现了红胸姬鹟。
红胸姬鹟是啥?是红喉姬鹟里分出来的一个类别,命名为红胸姬鹟。在网络上,我看了他们传的所谓的红胸姬鹟,长得与我所观察到的红喉姬鹟很像,只是他们说,红胸姬鹟与红喉姬鹟的区别是,前者下嘴基部色淡,头顶颜色褐色较浓,背部褐色也浓,两胁褐色面积大等等。另外,年龄不同,体色之间也存在差异等等。确实,我看了他们所拍的图片,细看的话,还真有这么一点点感觉。
只不过,鸟类分类,是分类学家的事,作为一个业余观鸟爱好者,我们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也就行了,想去考究,也可以去考究,不想去考究,权当娱乐。只是,海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鸟类图鉴》上,把他们分开成两种不同的鸟了。再之后不同分类版本中,都一直把它们分开。不是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吗?它们有没有可能又合在一起呢?想必,它们之间由于生殖隔离,两者之间的差别,只会越来越远了。
《中国鸟类图鉴》上所提到的红喉姬鹟,其繁殖在我国东北地区,迁徙季节经过我国大部分地区,只是,根据《鸟语者》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的数据,它们主要迁徙路线在我国的东部地区,越冬在华南地区,我国海南是它在我国最南的记录。
在广州,秋季南迁季节,最早出现的时间在九月,十月达到高峰,一个月有10笔记录,高峰时间维持到十一月底(10笔)十二月初(共6笔),十二月的记录也有不少,一月二月都还有一些,三月也有记录,但不多,只有1笔记录,四月的记录恢复到二月的5笔。是否与早些年观鸟者三月份较少出去观鸟有关?旧版的记录中心主要保留的是5年前观鸟者的观鸟记录,统计数据的限制,出现各种偏差,也正常。
久不观鸟了,期待着今年,在校园内再次与红喉姬鹟相遇!
图1红喉姬鹟winter摄影:蓝翠鸟
图2红喉姬鹟summer摄影:蓝翠鸟
图3北灰鹟摄影:蓝翠鸟
广雅之翼,习羽高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宜
1.宜用活血理气的药材,如:川芎、白芍…等,加入饮食烹调。2.宜多补充富含维生素B群,特别是B2、B6,如:全榖、小麦胚芽、坚果、腰果、深绿色蔬菜、酵母粉…等。3.宜多吃生津润肠、养血润肤的食物,如:胡枝子茶、绿豆、水蜜桃、红枣、黑芝麻…等。4.亚麻籽油、山茶油中带有a亚麻酸成份,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自身具备抗发炎的功效,清除自由基。日常服用,使脸部和身体皮肤幼滑、滋润、有弹性。亚麻籽油对女人难以想象的作用,爱美女人都喜欢减肥、保养,亚麻籽油富含天然优质维生素E、A、B、D、K、F等,纯天然性对皮肤来说是极品,对皮肤的滋养非常温和,可迅速使皮肤柔嫩而有亚光光泽。①现榨冷榨亚麻籽油口感是“果香味”爽口;精炼/被氧化的亚麻籽油口感是“鱼腥味/苦味”蜡喉。解读:什么是精炼植物油?顾名思义:也就是瘦过身、减过肥的植物油!一般有脱色、脱水、脱胶、脱臭、脱酸、脱蜡等六脱工艺。就好比我们把糙米的壳一层层的脱掉,脱到精白米一样;那么,不脱不行吗?不行,因为保质期太短!这就好像矿泉水与纯净水的区别一样,精炼植物油,相当于“纯净油”。②“巴德维疗法”中的亚麻籽油,之所以对58种退化性疾病、肾病、肿瘤癌症有疗效,是因为它对生长环境、压榨方式、储存温度、食用时间等条件均有极其严苛的要求:①、有机种植(因为亚麻籽不能清洗)②、压榨工艺不超过40度③、在20分钟内食用完(否则会氧化,丧失活性)。温馨提示:巴德维食疗(亚麻籽油)重疾患者,须有资质、临床食养经验的专业食疗养生师提供服务;普通客户请勿尝试模仿。但是,低温冷榨工艺一般是60度到70度,远超过了40度。5.要适当地晒太阳,这个很重要。忌
1.避免炸、煎、炒、烤、燻、烘焙的食物。2.避免芹菜及许多繖花科植物,如:防风、九层塔、茴香…,会增加皮肤的光敏感。3.忌过度曝晒阳光,宜做好防晒工作如:撑伞、擦防晒油…等推荐食谱一、胡枝子茶又称为血人参茶,杀菌消炎、清除自由基。①茶汤淡香甘怡、漂亮琥珀色、茶晶莹剔透。古法茶方能美容抗衰老、排*养颜,喝茶不只是好喝,而且喝茶的女生也很优雅,同时也有瘦身的功效呢,让你的皮肤越来越好。中医理论认为,肺主皮毛,通调水道。皮肤、头发、汗毛等与肺在人体生理、病理上的关系密切。②胡枝子茶汤外擦皮肤患处二、芦荟被誉为天堂的魔杖,因为含有丰富的芦荟素、多酚、有机酸、矿物质、维生素、酵素。芦荟醋含有丰富的各类营养素,特别是麸胺酸,能帮助糖与脂肪代谢,活化修护细胞,对肌肤特佳,修复皮肤,平衡荷尔蒙分泌。醋精一词源自「醋之精华」,它是糙米发酵后,沉淀在陶缸底部薄薄一层精华,营养极丰富。主要含有胺基酸、有机酸、SOD(活化细胞功能)、维生素A、D、E、K等。醋精主要功效是能快速修护受伤细胞组织,擦拭皮肤患处,能有效收敛伤口,止痒消肿。对于有皮肤炎症的外用效果更是显着,爱美女性可用稀释醋精敷在脸上,除斑、美白效果很好。醋疗能让免疫系统平衡回来,但黑色素再生成就需要比较长时间的调理。三、亚麻籽油-巴德维食疗,人人皆可成为杜拉拉。巴德维什锦餐配方:1、苹果一个(或橙子一个、葡萄15粒)2、腰果仁10颗(或综合坚果)3、亚麻籽粉三勺4、亚麻籽油三勺5、小分子水毫升(适量水)四、薏仁绿豆汤
■材料:绿豆50g、薏仁g
■做法:
薏仁与绿豆洗净,用cc水泡4小时后,以大火煮滚,滚后转小火续煮至熟,即可食用。
五、有机红豆薏苡仁粉
是以薏苡仁、红豆、*小米为主;薏仁,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薏仁还有美白功效,是美容养颜圣品;红豆,在中药里称作“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仁和红豆莫属。六、五行蔬菜汤
■材料:胡萝卜1/2条、白萝卜1/4条、白萝卜叶约g、牛蒡1/2条、香菇2朵(要经阳光曝晒2天以上)。
■做法:
所有材料洗净后,连皮切碎,加水3~4倍合煮,滚后转小火续煮60分钟,滤渣即可饮用,所剩的菜料可留待日后当作佐菜。
七、糙米清汤
■材料:糙米g
■做法:
将糙米洗净加水1c.c.入锅合煮,大伙煮沸小火再煮30分钟,滤渣当茶饮。
(所剩糙米粒留待日后食用,不可丢弃浪费。)
提示:本文是单一疾病食疗验方,若您有两种以上疾病须私人订制?个案服务!
食养调理:口腔溃疡、鼻炎哮喘、肺部疾病、(幽门螺门杆菌)胃病、甲状腺疾病、失眠、器质性便秘、女性妇科、前列腺炎、肺肿瘤肺癌等
食物不能代替药品,不具有治疗作用。有病一定要先找医生治病,但,在医生治疗过程中。同时,要改善错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药物也替代不了全食物营养!一对一食养服务可以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