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疾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立秋时节,天气干燥,谨防耳鼻喉疾病找上门
TUhjnbcbe - 2021/9/28 21:37:00
昆明儿童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50517/4624718.html

夏尽秋来,金风渐至

8月7日14时54分

迎来立秋节气

立秋时节

天气干燥

如果预防不到位

小心耳鼻喉疾病找上门!

这些耳鼻喉疾病要引起重视~

01过敏性鼻炎

立秋后空气中弥漫着粉尘、花粉、动物脱毛、脱屑等易引发过敏性鼻炎的因子,鼻痒、眼痒、流清鼻涕在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很常见,而且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伴有哮喘的发生,应注意防范。

02鼻出血

立秋后天气干燥,易引发鼻出血,该症多发于儿童,成人也会出现。一般出血量不大,可止住,出血前无征兆,如果出血量大,止不住,医院检查就医。

03慢性咽炎

常见的咽喉疾病,多因天气干燥,免疫力降低引发。慢性咽炎在秋季易反复发作,咽喉干燥发痒的情况比平时更严重,吸烟的人、用嗓过度者及老人、小孩等都是易感人群。

04中耳炎

尽管已立秋,气温仍旧不低,不少人依然选择游泳来消暑降温。不过,由于水质、呛水等原因,部分泳者会出现游泳后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甚至引发中耳炎。

预防中耳炎首先要从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做起,夏天开空调温度不宜太低,特别是出汗后,应避开空调的出风口。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可用力擤鼻和捏鼻鼓气,游泳时应戴好泳帽,塞上耳塞,防止污水进入耳道,洗头洗澡时也应减少污水流进耳道,若有水进入,应尽早侧耳让水流出。若出现耳痛,耳内流脓等,要及时就医。

立秋养生小常识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一年四季自然界变化规律,人体也不例外,在秋季做好“秋收”,能为“冬藏”做好充分准备。

精神调养

立秋后,天气日渐干燥。阳气渐消,阴气渐长,人的情绪容易出现波动,或烦躁、或伤感,从而引起抑郁、悲伤。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悲忧抑郁情绪。此时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平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记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要主动予以排解。

饮食调养

由于夏秋之交时湿热仍在,燥气胜,饮食上要注意清热祛湿,同时还要适当的补充水分。虽然秋季分为三个阶段,但每个阶段中都存在着“燥气”的影响,因此,滋阴润燥贯穿于秋季养生的始终。

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季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像葡萄、柠檬、山楂等。同时多食些养阴润燥生津的食物,如:蜂蜜、芝麻、梨、枇杷、百合、银耳等。

起居调养

《*帝内经》提到秋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另外,初秋天气,衣着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天气渐冷的适应程度,易患感冒。但当气温骤降时,也应适当地增添衣物,以凉而不寒为宜。

运动调养

立秋节气过后可增大活动量,多参加户外锻炼。如太极拳、武术、慢跑等,都可以增加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和脑的血液供应。但注意不要剧烈运动,大量出汗,避免伤及阳气和损伤筋骨。立秋节气过后昼热夜凉,早晚温差大,空气骤冷容易导致血管收缩,年老体弱者和一些慢性病患者,尤其是心脑血管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管腔狭窄,加之有大量的脂类沉积与斑块形成,容易在动脉收缩时导致血液流通受阻,从而导致一些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秋季不适宜过早锻炼。

国岸耳鼻喉温馨提示,出门要戴好口罩,远离过敏源,注意饮食清淡,若出现鼻塞、眼睛痒、鼻出血、嗓子痛的情况要及时就医。

快速预约通道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自助挂号!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立秋时节,天气干燥,谨防耳鼻喉疾病找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