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留言说:自己上面是满头大汗像下雨,而且腰以下冰凉,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这种情况。上面这位朋友是典型的上热下寒状况。
有人就问,什么是上热下寒呢?
上面动的太多,血不足,气有余便是火,这火本来可以引到下面,温暖我们的手脚,但由于久坐与饮食的原因中焦脾胃不通了,火被阻挡了,咋办?只好反弹上去呗,于是出现了上热下寒。
具体一般火往上表现是:动不动就上火,脸上长痘痘、口腔溃疡、喉咙痛、眼干眼涩是常有的事,有时还牙龈出血,流鼻血,甚至是满头大汗。
而对于寒如果是往下的话,一般表现在:大便不成形,便溏,腰膝酸冷,手脚冰凉,尿频,还有宫寒痛经,甚至是腰以下冰凉一片。
火往上:满头大汗,寒往下:腰以下冰凉,中焦为何不通
一旦中焦堵了,出现胃气不降,脾气不升,肾气不藏,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上焦有火,下焦有寒。
人体最好的状态就是阳气在下部,阴在上部,因为阴是液体,液体是从上而下灌溉全身的;阳气是火,火自下而上温全身。但上热下寒的你颠倒过来了,成了阳在上,阴在下。
该怎么治疗呢?直接补阳的话,但是上热很容易显出来。用清热是浪费能源的,因为你清掉了上面的火,下面只会更虚。
使用寒凉物质清火(寒性的物质会伤害脾胃),会进一步使得脾胃能力下降,中焦加重堵塞。
火往上:满头大汗,寒往下:腰下冰凉
中焦不通疾病生,咋改善
所以只要打通我们的中焦脾胃,再把上面的火往下引,这样上下对流,自然就上不热下不寒了。
打通中焦脾胃是扶正,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引火下行是祛邪,扶正祛邪双管齐下,既治标又治本,岂不妙哉?
1、中焦不通
治则:疏肝理气,要想保持中轴脾胃的正常升降,最关键就得保证肝气舒畅。
改善方法:逍遥丸,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为君药。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且气香可理气,为血中之气药;归、芍与柴胡相同,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共为臣药。
木郁则土衰,肝病易于传脾,故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非但实土以抑木,且使营血生化有源,共为佐药。方中加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生姜降逆和中,且能辛散达郁,亦为佐药。
柴胡为肝经引经药,又兼使药用。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合而成方,可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立法周全,组方严谨,故为调肝养血之名方。
2、打通中焦
甘草泻心汤,要想打通中焦,首先要建中,要固住脾胃的正气,其中用了炙甘草、干姜、大枣。小伙伴们是不是对这三味药很熟悉呢。
对了,这是张仲景健脾养胃药中的三味,还有一味人参。如果食欲不振,脾胃非常虚寒,又不缺银子的可以加入人参。
古方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