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以症状为主线的思维导图联合TBL在耳鼻咽
TUhjnbcbe - 2022/6/16 0:02:00
倾听白癜风患者心声 https://m-mip.39.net/czk/mipso_7241845.html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解剖复杂,涉及亚科如耳科、鼻科、咽喉科、头颈外科、气管与食管科学等,各亚科病种内容复杂,其之间又互为联系,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在临床实践中绝大多数患者是以某个症状为主诉就医,而不是以特定疾病为主要的诉求。因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应用整合多种教学方法[1]。这就要求临床教师打破传统教科书从疾病出发的纵向思维,采用从症状出发的横向思维[2],理清知识脉络并对疾病逐级排除进行甄别。在教学中应用更具专业性、更为精准的教学方法。兰州大学第一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教研室采用以症状为主线的思维导图联合TBL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教学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名。

1.2研究方法

年春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开课前,将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4班93名分为A组(实验组),将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5-8班91名分为B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以症状为主线的思维导图联合TBL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模式进行教学。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平时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出4名有名高年资高级职称教师进行理论授课、1名高年资中级职称和1名低年资副高级职称教师带教见习课程。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9版)。实验组授课方式。理论课:教师使用Imindmap思维导图软件制作思维导图PPT教案(图1)。正式理论授课前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内容及绘制技巧培训。每章授课时将知识点以思维导图方式呈现(图2),授课时教师采用立体式提问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纵向将临床知识和基础理论知识链接,横向进行跨系统,跨学科知识建构,最终立体式的知识建构以思维导图形式进行呈现。见习课:教师以症状为主线进行讲解并指导学生进行临床操作(图3)。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每5-6人一组,进行讨论、查阅资料、协作绘制思维导图作答问题(图4)。教师通过批改思维导图作业,可观察到每组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和广度,学生的思维轨迹及团队协作情况,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理论与见习授课。

图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材全书的重点教学内容的学科思维导图图2鼻科学思维导图图3鼻出血为主要症状的临床诊治分析教学思维导图图4课后同学们提交的作业(以耳痛为主诉)

1.3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期末考试成绩由知识点(40%)和临床病例分析(60%)两部分组成。所有数据采用SPSS2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课程结束对实验组93名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共发放问卷93份,回收有效问卷86份,回收率为92.4%,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

期末考试成绩,详见表1。

表1级临床医学本科生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对比(±s,分)

注:*P<0.05

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实验组93名医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6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己的联想力,81.72%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71.89%的学生认为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89.25%的学生认为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77.42%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主学习的兴趣,73.12%的学生认为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96.77%的学生认为对理论课程进行整合是有帮助,61.29%的学生觉得增加了学习压力。

3.讨论

传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进行理论授课,单纯灌输理论知识,枯燥难懂,学生兴趣不高,使得大部分学生难以对其形成系统的临床思维及认识。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思考具体化思维工具。它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形成发散式和节点式的结构形式,把繁琐的文字信息变成层次分明的图,把枯燥信息变成容易记忆理解、有高度组织性的图,让人的左右大脑同时运作,最终呈现一个容易记忆的顺应大脑发散性思维的自然表达过程[3]。因此,它可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便于学生梳理、理解及记忆知识。同时,利用它可以改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教学方法,提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教学质量[4-5]。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循序渐进及交叉渗入的知识点很多,疾病发病部位较深,解剖结构细小、复杂,且耳、鼻、咽、喉病情复杂多变,往往一个症状可涉及多个部位病变。如何让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中快速牢固记忆大量的信息要素?如何培养学生全面并细致的临床思维和逻辑能力?如何使学生系统规范掌握理论并与实践相结合?故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中,我们设计以症状为主线的思维导图联合TBL教学模式:要求老师讲授理论课时有清晰的思维导图,便于学生学习记忆。

我们在研究中将学生分成5~6人一组的小团队,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提交作业。同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评价,其结果中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占73.1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占81.72%,拓宽丰富知识面占71.89%。使得学生们能够形成比较系统全面的临床诊疗思维,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占89.25%、对理论知识的有效的整合占96.77%。因此,应用思维导图在实际临床教学中可以迅速高效的使学生学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知识,切实有效的提高临床业务能力。

在本研究中,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在知识点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病例分析及总成绩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师采用思维导图备课可以从宏观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总体把握,避免细节遗漏,能直观、清晰地展示教师的临床思辨过程,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画出的思维导图,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与理解,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的联想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学习讨论、查阅资料自制思维导图,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思考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外在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锻炼自己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理解的状况,从而可以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工具,达到教与学相长。

参考文献(略)

来源《南方医学教育》年第1期

END

更多信息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症状为主线的思维导图联合TBL在耳鼻咽